今年5月,印巴边境再次爆发激烈冲突。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从中国购买的PL-15E导弹,在180多公里外击落了一架印度的阵风战机。这一事件震动全球军迷圈,因为导弹的标称射程只有145公里,实际表现却远超预期。
事件曝光后,日本前自卫队军官山本一郎在《朝日新闻》上发表文章,指责中国军工存在“反向虚标”行为,称其是典型的军事欺诈。山本一郎曾在自卫队从事情报分析,退役后常撰写军事评论。他认为中国故意低报导弹性能参数,误导四周的国家,使情报评估出现偏差。
这篇文章于5月14日刊出,很快被国际媒体广泛转载,包括《美国战争地带》和《简氏防务周刊》等。讨论焦点集中在PL-15E导弹的真实性能与公开参数之间的差距。
PL-15导弹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,全称“霹雳-15”,是为四代和五代战机量身定制的空空导弹。它首次亮相于2016年,外贸版PL-15E出口至巴基斯坦等国,标称射程145公里,属于远程空空导弹。其动力系统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,第一段提供强力加速,第二段维持高速度,确保远距离仍能精准命中目标。
导引头使用氮化镓材料制造的主动相控阵雷达,抗干扰能力极强,即使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也能牢牢锁定目标。此外,导弹配备双向数据链,可与战机或预警机实时通信,随时调整飞行路径。这些技术让PL-15E在实战中表现突出。
2025年5月7日,印度发动“辛杜尔行动”,以导弹攻击巴基斯坦目标。巴方随即反击,出动挂载PL-15E导弹的歼-10CE战机,在181.5公里外击中一架印度阵风战机。巴方公布的视频显示,导弹以4马赫速度穿越印度电子干扰系统,精准命中目标。
山本一郎的批评核心是“反向虚标”,即产品标称性能低于实际水平。他指出,通常厂商喜欢夸大参数,而中国军工却反其道而行。PL-15E标称145公里,实战达到180公里,日本通过弹道模拟估算其潜力可达200公里,而中国自用版可能突破300公里。他认为这是一种战略性欺骗,让对手低估威胁,从而在实战中陷入被动。
印度空军正是因此吃了亏。飞行员以为150公里外仍在安全范围,结果却在181公里处被锁定并击落。山本一郎还列举了其他例子:中国的红箭-12E反坦克导弹标称射程4公里,实测能达8公里;055型驱逐舰标称排水量1万吨,实际满载超过1.3万吨。他讽刺道,中国这种“低调标注”传统早已存在,正如标50吨的卡车能轻松拉100吨。
相比之下,西方导弹如AIM-120D标称180公里射程,但那是理想实验数据,实战中有效射程仅约120公里。而中国公布的则是实战条件下的有效射程,更贴近真实作战效果。
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印巴之间的交火。5月7日,印度导弹袭击巴方设施,巴基斯坦次日以Fatah-II导弹反击,空中交战持续到10日双方停火。印度军方在旁遮普邦霍希阿尔普尔地区发现PL-15E残骸,包括外壳、电路和未爆部件。印度国防部于9日确认这是中国制造的导弹,并邀请盟国专家参与分析。
5月16日,日本技术团队抵达新德里,利用扫描设备检验测试导引头,发现其拥有1024个收发模块,比AIM-120D的912个更多。由于导弹自毁系统未完全启动,部分内部电路得以暴露。巴方发射的多枚导弹中,有一枚导航故障未爆,完整坠落,被运至印度实验室拆解,提取出雷达频率及电子对抗模块数据。山本一郎随后在20日接受NHK采访时表示,这一误判让印度飞行员低估风险,直接引发阵风被击落。
日本防卫省在26日派出第二批专家进行弹道模拟,推测中国自用版射程超过200公里,并指出其双脉冲发动机结构独特,第一段在高空加速,第二段维持能量。印度新闻媒体报道称,该导弹经过多次改进,极难仿制。山本一郎在文章中列举多项类似案例,以证明中国军工的“战略误导”手法。
事件迅速引发国际关注。美国于20日要求共享数据,法国和英国也派专家前往调查。塞尔维亚在分析后追加采购中国FK-3导弹系统,沙特则在迪拜航展上签署购买合同。测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PL-15E在青海湖靶场的命中误差仅20米。相比之下,日本2023年花费数十亿美元采购的1200枚AIM-120D导弹,实战射程缩水明显,性价比远不及单价120万美元的PL-15E。
随着事态升级,巴基斯坦在8日轰炸印度导弹库,印度随即以布拉莫斯导弹还击巴方雷达,交火持续四天后停火。印度获得的导弹残骸成为宝贵情报来源,日本6月发布报告,承认中国导弹技术超出预期。7月,山本一郎出版新书,继续批评中国出口版导弹的技术封锁策略,称其通过限制雷达频段设置壁垒。这场由5月7日引发的事件,至月底仍在全球军工界持续发酵。
在生产环节,中国成飞工厂投入600台机器人,实行24小时全自动化生产。导弹外壳由数字控制机床精密加工,误差控制在0.02毫米以内。AI系统通过3000个传感器检验测试质量,仅有0.03%的部件被剔除。导弹在新疆风沙和青海高原等极端环境下测试,确保实战可靠性。实战中,PL-15E成功抗衡印度电子战机的干扰,表现稳定。
日本团队在拆解导引头时发现其环氧树脂密封严密,只能观察到普通电路部分。8月,中国外交部回应称,导弹参数以实战表现为基准,而非实验室极限数据。随着买家纷纷转向中国产品,美国厂商感受到巨大压力。
这起事件暴露了全球军工竞争格局的变化。日本过度依赖美国,对周边军力异常敏感。山本一郎的批评中透出不满,认为中国刻意隐藏真实实力,使外界难以掌握情报。事实上,这种低调策略由来已久。面对封锁,中国更倾向于“少说多做”,出口产品保留部分性能,以防核心技术外泄。印度虽获得残骸,却无法复制技术,只能望而兴叹。
美国专业杂志的拆解结果为,PL-15E的相控阵模块数量领先同种类型的产品,性能先进且成本更低。全球军贸标准因此发生明显的变化,从过去看参数高低,转变为注重实战表现。如今,中国导弹标称145公里,实测200公里,而美国导弹标180公里却难达标。最终,中国军工凭借稳定性能与超高的性价比,在竞争中占据优势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